如何看待“100天后被吃掉的猪”事件?真的很残忍吗?

2023-02-20 12:14:58   来源:瞻云

如何看待“100天后被吃掉的猪”事件?

这猪到底应不应该吃呢?


(资料图)

我不禁要问,这个内容,大家看了新闻觉得舒服吗?

不舒服就对了。

无论情感还是食欲,都是人的本能需求。

日本人劝人珍惜食物的方式,本质上是让你对某物产生情感,然后再摧毁它,并做成食物放在你面前。

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,食物需求在最底一层,情感需求在中间。

二者在人们心中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,尤其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。

当你一直养的猪,被人强迫作为宠物不准杀,或者让你必须对它安乐死时,你会认为这人有病。

但哪怕你只是喜欢一张看起来没什么金钱价值的老照片,突然被人撕掉,你也会暴跳如雷。

本质上来说,动物的情感能力起源很早,大约在3亿多年前,类哺乳动物的大脑出现边缘系统时,就有了情感能力。

当2亿多年前,哺乳动物正式诞生以后,我们通过亲代哺乳抚养建立了更加亲密的情感纽带。

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,那些子代没能得到很好照顾的物种逐渐灭绝了。剩下的都是后代拥有可爱脸蛋,能够刺激亲代分泌催产素的。

催产素存在于任何人类个体中,只不过在女性生产后会更多的分泌。

这种特征,让我们能更好的照顾后代,但同时我们也能对任何类似的可爱特征产生爱的感觉。

除了可爱特征外,当你对子代持续照顾时,也会产生催产素。

也就是养成带来的爱的感觉。

对于一只幼年的猪,必然引起一些群体对它相对可爱的形象产生爱。也会在经过100天的关注过程中,产生养成式的爱。

当这种爱被摧毁的时候,你大脑内神经递质受到抑制,你会感到抑郁、难受、愤怒,出现类似于戒断反应的生理状态。

当你产生爱的对象成为食物盛到你面前之后,你会产生恶心感,出现生理排斥。

人类是社群动物,情感能力远远超出一般的哺乳动物。当我们祖先还是类人猿的时候,就通过优秀的共情能力团结族群,得以繁衍生息。

当一只产生情感的猪被杀,难免产生共情。

共情,除了用到边缘系统,还有新皮层的参与。例如,额下回(IFG)、脑岛、前扣带回(ACC)、腹内侧前额叶皮层(vmPFC)。

而在共情反应中,最重要的就是催产素。

在良好的亲子环境中,儿童都会有较好的催产素水平。当儿童有过低催产素水平时,可能会产生自闭。

就日本人这个所谓教育过程,是违背人的情感和共情的。

它真的能让人珍惜食物吗?

首先,从成人的角度来说,价值观都已经成型,看了视频除了恶心外还是恶心。

当然,本身每天看视频,就各种幻想怎么宰杀的也不会,这很正常,不见得所有人都会觉得猪可爱,或者产生养成感。

同时,也不排除特殊人群,能产生快感的。

重点还是看具体的成长和经历,人与人之间的差异,比人与狗还大。

其次,三观未定的孩子看了视频后,真的理解的是珍惜食物?

你无情摧毁孩子的情感和共情对象,那么孩子会不会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理解?

例如:

1、为了吃,可以毁掉他人喜欢的东西。

2、任何你爱的东西,都是可以被吃的。

3、通过摧毁他人喜欢的东西,可以起到教育效果。

4、不能爱任何东西,都会被吃掉。

……

的确,你可以事后告诉孩子,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。

但教育不是你说了什么,而是孩子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。

对于这样的视频,挑战的就是人的情感本能。

你总不能给孩子死亡教育,就在他面前把陪他一起长大的狗给杀了吧?

教育不是制造童年阴影。

任何行为都是过犹不及。

你得想想,你的行为究竟会带来什么结果。

通常来说,让绝大部分成年人都生理不适的教育,往往不会是什么好的教育。

标签: 如何看待100天后被吃掉的猪事件真的很残忍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