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【第1882期】
(资料图片)
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技术室,有这么一个平均年龄50岁的高级工程师群体,即使岁月染白了双鬓,依然保持着不输年轻人的激情。
年初以来,面对高密度任务的严峻形势,他们顾大局、识大体,只要需要随时能到;勤学践、求进步,天命之年依然孜孜不倦;敢担当、肯作为,撑起了航天任务的半边天。
引领示范作表率——李剑锋
李剑锋工作照
根数预报、剩余燃料计算......计算机屏幕上,一系列流程正行云流水般自动运行,仅仅10分钟便完成了一个控制策略制定。
“如今,单靠人力已无法满足大数量卫星管理需求,李剑锋高工组织研发的各项技术为卫星自动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,大大减轻了一线人员工作压力。”
工程师齐莹莹介绍道,李剑锋高级工程师担任某技术室主任期间,积极组织开展系统新架构技术研究,大力推进卫星管理自动化、信息化建设,有效提高了卫星管理流程的自动化程度。
“严谨”、“负责”、“老专家”......这是该室青年科技人员对李剑锋的评价,桌上已经泛黄的笔记本诉说着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。每逢周末、节假日,46岁的李剑锋仍会坚守在机房,用自己的加班加点为航天事业“添砖加瓦”。
自今年接管某重点型号卫星以来,李剑锋主动请缨,迅速组织项目组成员进入试验状态,任务规划演算、方案编制、制定实施细则和实施计划......
在不分昼夜的那些日子,他带领团队精心操作,实施了4次试验测试,获取了大量可靠有效数据,圆满完成了该星有效载荷系统维护测试。
“牧星耕宇,长路漫漫。星空浩瀚无比,探索太空永不止步。”李剑锋感慨道,他以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位青年航天人,激励着他们扎根任务一线不断拔节生长。
履职尽责显担当——王安
王安工作照
6月伊始,某卫星任务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深夜的机房,大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时间进度,预示着“决战时刻”即将到来。
“遥测正常!”“5分钟准备!”一声调度口令打破了机房的寂静,大屏幕上,数据曲线正缓缓向前延伸,高级工程师王安今年已经50岁,但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“任务执行条件非常苛刻,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,稍有不慎就会功败垂成。”王安说道。
早在任务准备阶段时,作为任务总体的王安便开始昼夜分析、总结、修改方案,检验任务关键要素,同时带领团队反复推敲操作步骤和上行指令,以超人的毅力推进任务进展,最终完成了涵盖风险分析、技术状态控制、异常处置方案等6大类总计1万余字的总体方案。
任务中,操控过程争分夺秒,王安不断确认卫星各分系统工况是否稳定,同时在稍纵即逝的跟踪窗口操纵卫星完成试验任务。
在他的带领下,团队通力协作,圆满完成任务,并孕育生成一系列空间试验能力,在新技术试验验证和运用探索上取得了多项关键性突破。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如今,王安正带领团队成员再次投入另一项重点专项任务中,为探索太空新技术而不懈奋斗。
风雨兼程守初心——王大力
王大力工作照
如果说卫星是风筝,测控就是风筝线,牢牢地攥在航天测控人手中。王大力高级工程师作为“卫星管家”的一员,一管就是30年。不论是应急测控还是卫星异常处置,王大力总能及时响应、妥善应对。
2023年除夕夜,该室接到红色预警,由于时值春节,协调难度大,技术状态难以掌握,本已在回家路上的王大力得知情况后,立刻调转车头赶回中心处理。
深夜,走廊里人影稀疏,偶尔传来一阵讨论声和噼啪作响的键盘声。王大力正伏在办公桌前,聚精会神的撰写《应急测控实施方案》,筹划控制策略和操控发令。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,方案完成时已是凌晨1点,他顾不上自身的疲惫,火速前往测试大厅。
控制时间逐渐逼近,大厅内气氛异常严峻,王大力带领着两名年轻操作手一遍遍演练着操控流程,他对操作手说:“虽然时间紧迫,我们还是要提前准备,把操控做到极致熟练才能保证任务圆满完成。”
“卫星跟踪正常,预警解除!”伴随着清晰洪亮的调度口令,一场横跨岁末年初的艰苦鏖战胜利告终,大厅内掌声经久不息。
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工合影
仰望星空,脚踏实地;锐意进取,积极创新;初心如炬、奋楫前行,这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航天老将们最生动的缩影。
展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,王大力高工说道:“人生因奋斗而精彩,我们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扬‘老黄牛’精神,在星辰大海的沃野上辛勤耕耘,为青年一代做好榜样。”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