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渐深,新疆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营区内一片静谧。训练了一天的新兵们早已进入梦乡,一间学习室的灯却依然亮着。
新兵班长沈强坐在桌前,时而低头书写,时而抬头凝思。班里新兵的思想状况、现实需求,都被他记录在自己的带兵日记里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004年出生的新兵郭峻江遇到挫折容易打“退堂鼓”,有时还喜欢“泡病号”。沈强几次提出批评教育,却被他抛出的一堆网络热词弄得云里雾里,原本有一肚子话想说的沈强,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。
周末休息时间,郭峻江发了条朋友圈,一时间,不少新兵纷纷点赞。
沈强看完后,以为这是郭峻江对自己工作的认可。谁知,打开手机一查,沈强的脸瞬间红了——郭峻江口中的一些网络语,与自己的理解大相径庭。
继续查询郭峻江常说的网络语,沈强这才知道,与新兵“说不到一块儿去”,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“话语体系”……
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是我在你面前却不懂你。”一种莫名的危机感,在沈强心里油然而生——“听不懂新兵的话,就融不进新兵的‘圈’,也就走不进他们的心。”
“现在的新兵,咋这么难带?”带着疑惑,沈强敲开了指导员吴东的房门。
“现在的‘00后’新兵,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深受网络影响。如何带好他们,是需要我们共同研讨的课题。仅凭我的三言两语,解答不了你的疑惑。希望你能尝试融入新兵群体,看看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、需要什么……”
出了连部,沈强把这些内容记在带兵日记里。打那以后,他决定按指导员所说的,带兵先从融入“新兵圈”开始。
其实,郭峻江骨子里是一个好兵,只是因为一直没找对方法,导致训练成绩长期垫底。看着同班战友纷纷登上“龙虎榜”,郭峻江想追赶却苦于没办法。班长批评时,只好用网言网语“怼一怼”。
找到问题症结,沈强经常在训练后给郭峻江“开小灶”,并及时对他的进步给予鼓励。随着交流越来越深入,郭峻江逐渐找到了认同感、归属感,工作积极主动,训练成绩稳步提升,还被连队评为“进步标兵”。
在沈强的带兵日记里,记录着新兵的成长蜕变,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他们的关心关爱。
新兵比尔江·萨吾提入伍前曾是校足球队队员。带着“体能尖子”的光环入伍后,他给自己制订了一套学习训练计划,每天背记理论知识,自我加压强化训练。班里组织跑步训练,他总是冲在最前面。
这样的兵,沈强不是第一次遇到。“如何让新兵融入集体”“如何发挥特长兵的优势”,都是沈强经常思考并记录在带兵日记里的问题。新训展开后,沈强针对每名新兵的特点,为他们量身规划了成长路径。
比尔江·萨吾提的体能素质过硬,沈强建议他尝试调整速度,跑在体能基础比较薄弱的战友身边,带动和鼓励战友一起冲向终点。
“虽然个人速度变慢点,但集体成绩却提高了。”沈强告诉记者,让他感到欣慰的是,在他的积极鼓励下,比尔江·萨吾提训练间隙经常向战友传授跑步技巧、讲解注意事项。上次营里组织比武,他被战友们称作“风一样的汉子”,收获不少点赞。
采访期间,记者真切感受到,沈强对新兵的爱,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。训练间隙、课余时间、晚饭过后,他与新兵边走边谈心;节假日,他组织全班开展小游戏、举行小晚会;班里战士生病,他亲手把病号饭端到床前。
一次洗澡时,沈强发现新兵任鹏的后背起了疹子。他陪任鹏到卫生队就诊,军医诊断为毛囊炎。回到宿舍,沈强遵医嘱用棉签蘸着药水帮他消毒。
灯光下,沈强涂得很仔细。趴在床上的任鹏心里一热,扭过头对沈强说:“班长,我一定好好干,不辜负你的期望。”
任鹏平时话不多,自信心不足。沈强觉得,带好这个兵,需要用不同于其他战士的方法。那段时间,沈强经常找任鹏聊天,连晚上睡觉都搬到挨着他的铺位。他用细致入微的关爱,帮助任鹏树立起信心。
教育讨论,他让任鹏第一个发言;组织晚会,他鼓励任鹏登台表演。起初,任鹏有些怯场,上台前在脑海中打了好几遍的草稿,站到台上却忘得一干二净。每当此时,沈强就用鼓掌打破尴尬,为任鹏加油鼓劲。
前段时间,营里组织“好书分享会”,任鹏的演讲赢得战友们一致好评。从那以后,任鹏脸上笑容多了,工作干劲儿更足了,训练成绩也逐渐迈入班里前列。
沈强在带兵日记中总结道:“对新兵要少批评、多鼓励;少指责、多帮带。”他和连里其他班长谈得最多的体会就是:“只有懂兵爱兵,才能带好新兵。”
如今,在沈强的带动下,连队的新训班长们都养成了及时总结的好习惯。班长们把带兵心得写进日记,积累了一个个鲜活的带兵案例,总结出不少实在管用的带兵经验。
一茬茬新战士投身军营,成为一篇篇带兵日记的主角。在班长们的带兵日记里,知兵爱兵这一永恒主题,从未改变。
绘图:唐建平
版式设计:方 汉
亲历者说
“班长其实很懂我们”
■新疆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新兵 郭峻江
在我的印象里,班长是一位处处严格要求、事事追求极致的人,和我大大咧咧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入营之初,这种反差让我在心理上产生了“距离感”,甚至认为我和他是“两个世界的人”。
相处一段时间后,我渐渐发现,平时严肃的班长也有活泼和暖人的一面。身边战友生病了,他主动打病号饭;班里获得荣誉,他为我们庆功;同班战友的生日,他比我们记得都清楚。当我获评连队“进步标兵”的那一刻,班长终于走进了我的世界。
新训即将结束,我们很快要走上新的岗位。回想起新训的日子,我们的喜怒哀乐他密切关注,我们的心事他用心体察,我们的缺点不足他包容纠正……看着自己和战友们越来越有“兵味”,再想想班长帮带我们的情景,我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:为了更懂我们、带好我们,班长慢慢打开我们的心扉,走进我们的内心。
班长其实很懂我们。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班长,知兵爱兵、为兵育兵,心中始终充盈着爱,这就是班长被称为“军中之母”的原因吧。(李 蕾 通讯员 丁 雷 黄 超)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