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具特色的“流量密钥”,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。今年以来,兴平市马嵬街道立足实际,将农文旅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,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(资料图)
8月20日,一场雨过后,天气转凉。恰逢周末,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内游人如织。品美食、赏民俗、看大戏……游客体验着乡村旅游的乐趣。
绣楼下的广场上,两支新媒体公益助农服务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农副产品、地方美食和文旅直播活动,“唐韵马嵬”的精彩演绎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。
在马嵬驿景区一家名为“桃木缘”的小店内,店主田大伟正在雕琢桃木手串。这家小店的招牌援引了古诗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显得与众不同。
不到20平方米的门店内,柜台上摆放着桃木剑、文房四宝、家居用品、挂件饰品等300多种古朴别致的桃木制品。田大伟经营这家小店已有10余年时间。由马嵬街道农户提供原材料,他雕刻加工,每天能完成30余件桃木作品。
“景区聚了人气,但要保证产品销量,还是要下一番功夫才行。”田大伟说,只有紧跟时代潮流,不断推陈出新,以老工艺展现新创意,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。
利用杨贵妃墓、黄山宫景区、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三大景区的文旅资源,马嵬街道的小店都“吃”上了“客流红利”。据悉,三大景区一年接待游客约230万人次,最高峰时年接待游客420万人次,旅游综合年收入最高达4.3亿元。
马嵬街道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,也推动了乡村产业的提质增效。眼下,正值葡萄成熟期,也是兴平市绿盛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海河最忙的时候。
该合作社位于马嵬街道新堡子村,距离马嵬驿景区不远,经常有逛完景区的游客慕名而来,穿梭于园内挑选可心的葡萄,体验采摘的乐趣。
走进园区,只见一串串绿色、紫色、粉红色的葡萄缀满枝头、颗粒饱满,绿叶遮住了刺眼的阳光。葛海河和农户们一起卸纸袋,剪根茎,打包装箱,紧张地忙碌着。
产业的发展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。“在家门口寻个活干,不仅能照顾家里的老人,还能挣个零花钱,挺好。”新堡子村村民杜联草说。常年在此务工,她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生活,还逐渐掌握了种葡萄的技术,常会被邀请去其他镇的葡萄园解决“疑难杂症”。
经过多年的发展,如今的绿盛源合作社不仅是兴平市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,还成为兴平市葡萄生产和种植培训基地,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。葛海河介绍,近几年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,种植了晨香、夏黑、户太八号和阳光玫瑰等8个品种,今年葡萄总产量可达到50万公斤,其中80%供客户订单,20%供游客采摘,如今西安、咸阳好多客户已经下了订单。“有良好的口碑、过硬的质量,咱的葡萄不愁卖。”葛海河说。
“我们将着力把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引擎,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。”马嵬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荣梅说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